台灣是膽道閉鎖盛行率全球第二高的國家,每年約有30個寶寶確診膽道閉鎖,雖不常見,但卻是非常嚴重的嬰兒肝膽疾病,若無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會進展成肝硬化、肝衰竭,甚至無法存活超過2歲。新生兒的肝、膽、脾、胰多是無聲器官,加上寶寶無法明確表達不適,讓照顧者提心吊膽,到底它們在人體扮演哪些重要功能、該如何照護?
為何寶寶滿月打預防針時,醫師會要求爸爸、媽咪參考《兒童健康手冊》的大便辨識卡比對大便顏色?寶寶出生滿2週了,黃疸還很明顯,該抽血檢查嗎?肝、膽、胰、脾都位於腹部,許多時候會因疾病互相影響,便便顏色異常或黃疸延遲未退,都是寶寶身體發出的警訊之一,千萬別輕忽。
肝臟負責功能多 1歲始發育成熟
寶寶的肝臟功能成熟需要時間,胎兒時期多透過胎盤或母體肝臟幫忙運作,出生後才由寶寶自己的肝臟接手,至1歲左右會趨近成熟。肝臟是人體最大解毒中心,所有營養、藥物、甚至有害物質經腸道吸收後,由血液循環至肝臟,再由肝細胞進行第一層把關。肝細胞可代謝有害物質,再經由大小便排出體外,達成分解毒素、轉換、排除功能。
當有細菌或病毒經由血液循環至肝臟時,肝臟裡的淋巴細胞會先出動防禦。此外,肝臟亦負責合成許多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肝醣、膽固醇,與重要的蛋白質,包括凝血因子與免疫補體,亦有內分泌調控功能,包括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部分甲狀腺素。另外膽汁是由肝臟製造,平時儲存在膽囊,幫助脂肪類食物消化。
肝臟警訊1 病理性黃疸
當肝功能出現警訊時,要特別小心是否出現黃疸,比方皮膚呈現異常黃褐色、茶尿或眼白變黃,主要原因是膽紅素堆積、無法順利代謝導致。
我國新生兒容易有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第3天出現、1週左右達最高峰,主要原因在於新生兒的紅血球壽命較成人短,紅血球代謝成未結合型膽紅素亦多,此時肝臟若尚未成熟,將未結合型膽紅素代謝成結合型膽紅素的酵素能力不足,容易累積形成黃疸。
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對照光治療反應良好,10天左右可穩定;反觀,若指數爬升過快,或是早發性黃疸,或是黃疸超過2週仍未消退(所謂的延遲性黃疸),則須懷疑是否為病理性黃疸或是膽汁滯留症。由於相關診斷很多,包括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膽道囊腫、細菌感染或是代謝異常相關等,須儘速找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治療。
肝臟警訊2 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的形成原因複雜,非單一原因所致。病童自出生後膽囊膽道會反覆發炎,導致膽汁排出障礙,最終造成肝炎、肝臟纖維化、硬化。早期是大便顏色變白或是黃疸不退,晚期會有腹水、營養不良與凝血功能障礙甚至消化道出血的危機。
根據統計,2004~2013年台灣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比率約萬分之1.5,好發率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法屬波里尼西亞,平均每年約新增20~30名寶寶罹患此重大疾病。膽道閉鎖需要手術治療,也是目前兒童接受換肝手術的主因。若能在60天內開刀,甚至更早開刀,術後膽汁流通率較佳,可延緩需肝臟移植的時間。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起全面推廣嬰兒大便辨識卡,讓照顧者比對新生兒大便顏色,提早發現異常,未實施篩檢前,病童在60天內接受葛西手術的比例僅35.6%,全面推動後,比例增加至67.8%。
醫師提醒,嬰兒大便卡是方便有效的辨識工具,照顧者在替寶寶換大便時,可直接將卡片對照,若仍有疑問,可帶大便到小兒科門診請醫師確認,或是去電「大便卡中心」詢問;此外,寶寶若出生後2週黃疸仍未退,建議請醫師抽血檢驗直接膽紅素或直接膽紅素除以總膽紅素比例,排除膽道閉鎖。
肝臟警訊3 肝功能異常
因新生兒本身的肝臟要到1歲以後才完全發育成熟,期間若受病毒感染或藥物副作用,有時會導致肝指數短期升高,但盧芳廷醫師表示,寶寶若沒有出現合併黃疸或凝血功能異常等問題,通常追蹤1~2個月多可恢復完全正常,不須額外讓寶寶吃所謂的保肝藥品。
肝臟警訊4 B型肝炎
B型肝炎則是指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經由輸血、親密接觸或是注射等途徑造成感染。孩子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年紀越小,越容易形成帶原者。母子垂直感染是我國B型肝炎盛行的主因,目前仍有40~50%的帶原者是經由此途徑傳染。
為截斷母嬰間的垂直傳染,孕媽咪在妊娠第12週或第1次產檢時,得做B型肝炎產前檢查,檢驗結果若為高傳染性B型肝炎帶原者,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施打1劑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B型肝炎疫苗,之後再依時程接種2劑B型肝炎苗。
這些寶寶施打完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仍有10%可能成為慢性帶原者。為找出這10%的寶寶,在出生滿1歲後時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檢測,確認寶寶是否成為帶原者。
針對母子垂直傳染,從今年2月起又有新政策實施:e抗原陽性且B肝病毒量偏高的孕婦,可在孕期28週開始至產後4週使用B肝抗病毒口服藥治療,此舉將使病毒傳染給寶寶的機率再大幅降低,有望減少寶寶的B肝帶原率。
胰臟同時兼管 內外分泌系統
胰臟可分泌消化酵素可幫助蛋白質、醣類代謝,也可調節體內血糖高低,是人體中具有外分泌與內分泌的器官。
一般來說,新生兒血糖若有特高或特低問題,須小心是否有先天胰臟問題。另外,若先天結構異常,像是環狀胰壓迫十二指腸,造成消化道阻塞,會以嘔吐做為表現,此外若胰管有先天結構異常,常合併膽道囊腫出現,嚴重時也會有胰臟炎表現。
脾臟造血儲血 啟動免疫反應
脾臟位於人體左側橫膈膜下、胃的左後方,充滿血液細胞,胎兒時期有造血功能,一旦有急性失血狀況時,脾臟收縮釋放血液到循環中。脾臟同時也是人體最大淋巴器官,與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有些寶寶肚子較大會讓新手爸媽擔心是否肝脾出問題?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腸脹氣,可讓寶寶先平躺,若腹部與胸部齊高則可不必太擔心,有1/3的寶寶在身體檢查時可摸得到脾臟,要確認有無腫大建議做腹部超音波,一般來說脾臟腫大多跟肝硬化或血液病有關,在嬰兒身上較罕見。若先天性缺乏脾臟患者,因免疫功能較差,務必按時施打疫苗。
宜兒樂‧育子園,媽媽寶寶的樂園!
◎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官網
◎採訪撰文/Angela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彰基兒童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 盧芳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