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在人體生長發育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可以建造與修補身體組織、調節生理機能、促進酸鹼平衡、提供身體能量,也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營養素,細胞內除了水分之外,含量最多的就屬蛋白質,從身體外觀的頭髮、肌肉、皮膚到體內的臟器、血液、抗體、酵素等,都能見到蛋白質的蹤影,因此,爸媽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應逐步給予各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才能讓孩子健康的長大。
促進生長發育的大功臣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所組成,不同的蛋白質除了功能不同,胺基酸的種類和排序也不一樣。當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胺基酸或合成量不足時,此種胺基酸稱為必需胺基酸,必須從食物中獲得該營養素。
成人共有9種必需胺基酸,不過,嬰幼兒為了應付成長發育,則為10種,多了「精胺酸」。精胺酸可以幫助細胞分裂、傷口復原、促進免疫功能、分泌荷爾蒙、排出氨等,一般成人能自行產生,但嬰幼兒因為尚處發育階段,無法自行合成,需額外從飲食中獲取。
由於蛋白質無法長期儲存於體內,故必須每天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若缺乏蛋白質,不僅抵抗力會下降,使肌肉失去彈性、光澤,造成生長遲滯、消化不良,還會使體內囤積水分,造成水腫,引發嚴重營養不良等併發症,因此,爸媽應給予孩子各種蛋白質食物。
蛋白質攝取準則
◆第1階段:0~6個月》以母奶、配方奶為主
0~6個月大的嬰兒,主要食物來源為母奶或配方奶,其中的蛋白質含量已足夠,只要寶寶的奶量喝得夠,就無須額外增加。由於每個寶寶的需求量不同,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吃飽,並且記錄每天的吸吮狀況、活動量、尿量及大便次數,倘若狀況穩定,沒有出現異狀,長期下來,體重和身高有增加即可。
母奶與配方奶的成分略有不同,蛋白質分為乳清蛋白與酪蛋白,在母乳比例約為60:40,但配方奶卻以酪蛋白為主,許多配方奶都會額外添加乳清蛋白,以接近母乳成分。由於胺基酸分子結構的關係,乳清蛋白較易被人體所吸收和利用,即使母乳中的蛋白質含量相對於配方奶低,但因為較能夠被寶寶吸收,且抵抗力也較佳,故一般會建議家長哺餵母奶。但若基於沒有乳汁、無法哺餵或面臨寶寶換奶期,需要給予配方奶時,也應該挑選蛋白質組成成分接近母乳比例的配方奶較適宜。
針對容易腹瀉、腸胃道受損、嚴重牛奶過敏所導致腸胃道吸收率不佳的寶寶,市面上有水解配方奶,這類配方奶已先將蛋白質分解成較小分子的胺基酸或更小的胜肽分子,不但較不容易引起過敏,寶寶吃了也不必再經過酵素分解,就能馬上做消化、吸收的動作。
此外,針對早產兒,市面上亦販賣專屬的奶粉。由於早產兒的生長與營養需求較足月兒來得高,因此,配方奶的營養成分也較高,除了整體蛋白質比例調高之外,乳清蛋白的比例也相當高。不過,當早產兒重到1800~2000公克時,便可逐漸轉換為一般嬰兒奶粉,避免營養過剩。
◆第2階段:4~12個月》副食品以豆魚肉蛋類為主
大約從寶寶4個月大開始,即可逐步給予副食品,最晚7個月大就得額外給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尤其是以純母奶哺餵的寶寶,因為當母乳哺餵超過6個月,母奶中的蛋白質、鐵質、鋅離子等營養素已無法滿足寶寶發育所需,故必須額外補充。假如沒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不僅會影響生長發育,也會引起貧血問題,而且根據近年研究發現,若太晚給予寶寶蛋白質的食物,將來長大反而更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一般而言,蛋白質的食物來源是以豆魚肉蛋類為主,針對7~12個月大的嬰兒,1天建議攝取量為1~1.5兩(1兩=37.5克),初期先吃蛋黃、肉類、豆腐等質地較軟的食物,可以打碎或磨成泥,讓寶寶較易吸收;每次只添加一種副食品,並且由少量開始,盡量用湯匙餵食,每種副食品吃3~7天再做更換,嘗試4~5種食物後,再採取少量混合方式給予寶寶嘗試。製作副食品時,應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包括購買新鮮的天然食材;少攝取加工品;烹煮時須完全煮熟,不可添加鹽、糖、味精等調味料,減少寶寶腎臟負擔,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當寶寶約9~10個月大,此時已經長出下門牙,加上咀嚼力越來越好,食物形狀可從原本的流質狀轉變成半固體或固體狀,家長只要將食物煮軟一點,不必刻意磨碎就能讓孩子食用。部分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的咀嚼能力不佳,沒有在1歲前給予質地較軟的固態食物,這樣不僅會延遲咀嚼力的進展,使孩子不會咬也不會吃,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說話能力。
有關食物過敏方面,若家長曾在寶寶9個月大前,嘗試蛋黃,若沒有發生過敏反應,便可嘗試全蛋製品,例如:蒸蛋。至於海鮮部分,若家中沒有海鮮過敏史,寶寶4~12個月大時就能嘗試,父母要觀察食用狀況,若無過敏反應,則不必擔心,但若家中有嚴重的海鮮過敏史,建議等到孩子快1歲時再嘗試。
◆第3階段:1歲以上》均衡攝取各種食物
1歲以上的幼兒,建議一天給予2~3兩的蛋白質食物,且大約1.5歲後,由於孩子的咀嚼與吞嚥能力都較成熟,可直接給予一般食物,再視情況調整食物的質地大小或軟硬度。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豆腐製品、魚類、肉類、蛋類、海鮮類,基本上,每種食物都要均衡攝取,因為不同的蛋白質,胺基酸組成也不相同,這樣才不會缺乏某種胺基酸,因此,建議家長每日要替換、互相搭配,以獲得足夠營養。
部分家長會認為湯的營養價值較高,選擇熬魚湯或肉湯,其實則不然,經過實驗分析,湯的營養價值較低,還是直接吃原形的食物才能真正攝取到營養。此外,部分家長希望孩子長得高又快,給予過多的蛋白質,這種方式不僅會使孩子增加代謝廢物,提高肝腎負擔,亦會使尿鈣流失增加,留不住鈣離子,加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通常脂肪量也較高,多吃除了造成體重快速增加,連帶也會使血脂肪上升,埋下疾病因子,故家長應該「重質不重量」,適量給予優質的蛋白質,便能應付成長所需。
宜兒樂‧育子園,媽媽寶寶的樂園!
◎文章出處/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98
◎採訪撰文/林靜莉
◎諮詢/成大醫院營養師 徐瑋婷